您目前的位置: 首页» 师资队伍» 教师简介» 世界史» 刘文明

刘文明

  

  刘文明,威廉希尔足球官网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全球史研究中心主任。研究领域为全球史、西方文明史、性别文化史。分别从湖南师范大学、复旦大学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。曾在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,在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、美国夏威夷大学、德国雅各布大学做访问学者。出版专著《全球史概论》(主著,2021)、《全球史理论与文明互动研究》(2015)、《文化变迁中的罗马女性》(2001)、《上帝与女性――传统基督教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女性》(2003)等,译著《什么是全球史》(2009)、《大地与人:一部全球史》(合译,2020),编著《西方人亲历和讲述的甲午战争》(2015),主编教材《外国法制史》(2005年),共同主编《全球史评论》(CSSCI来源集刊),主编“女性·社会·文明系列”丛书和“文明与世界译丛”,参编著作5部。在《历史研究》、《世界历史》、《史学理论研究》、《人民日报》(理论版)、《光明日报》(理论版)等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,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西方史学史谱系中的文明史范式研究”首席专家,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社科基金一般项目。


  近30年(1993-2023)发表的主要论文:

1. 《从全球文明观念史看中国式现代化》,《历史研究》2023年第2期。

2. 《西方“帝国年代”的文明史书写与“帝国主义”叙事》,《史学集刊》2023年第1期。

3. 《文化自觉与世界文明史书写》,《史学理论研究》2022年第6期。

4. 《“帝国”化叙事解释不了中国历史》,《历史评论》2022年第3期(《北京日报》2023213日转载)。

5. 《“大清帝国”概念流变的考察》,《历史研究》2022年第3期(《社会科学文摘》2022年第12期转载;人大复印资料《历史学》2022年第12期转载,《历史学文摘》2023年第1期摘转)。

6. 《中国全球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》,《史学理论研究》2021年第6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世界史》2022年第4期转载)。

7. 《新帝国史:西方帝国史研究的新趋势》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2021年第9期。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世界史》2021年第11期转载,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22年第2期转载)。

8. 《文明史书写的“空间转向”》,《光明日报》(理论版)202011214版。

9. 《全球史研究中的“他者叙事”》,《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学报》2020年第3期(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20年第10期转载)。

10. 《历史学“全球转向”影响下的“新帝国史”》,《史学理论研究》2020年第3期(人大复印资料《世界史》2020年第9期转载)。

11. 《全球史视角下的1918年大流感》,《光明日报》(理论版)202031116版。

12. 《“文明”话语与甲午战争——以美日报刊舆论为中心的考察》,《历史研究》2019年第3期。(入选“《日本学刊》增刊2019年度日本研究优秀论文”。)

13. 《罗马普世理念赋予欧洲帝国扩张本性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19712日。

14. “Who Are the Barbarians?: The Sino-Japanese War of 1894–1895 in the Discourse of Civilization”, in Peter Monteath, Matthew P. Fitzpatrick eds., Colonialism, China and the Chinese, Routledge, 2019.

15. 《“新全球史”:马兹利什对当代全球化的思考》,《史学理论研究》2019年第1期。

16. 帝国概念在西方和中国:历史渊源和当代争鸣》,《全球史评论》第15辑(201812月)(人大复印资料《世界史》2019年第4期转载)。

17. 《跨国史:概念、方法和研究实践》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2018年第8期(《新华文摘》2018年年第24期转载,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9年第2期转载,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18年第6期转载)。

18. 《跨文化视野下詹姆斯库克与大洋洲原住民的互动》,《全球史评论》第13辑(201712月)。

19. “Caretakers of the Sulu King’s Tomb in China, 1417–1733”, in María Dolores Elizalde and Wang Jianlang eds., China’s Development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2017

20. 《中国抗战被缺席:澳大利亚中学历史教材中的二战与中国》,《武汉大学学报(人文科学版)》,2017年第2期。(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《中国现代史》2017年第6期全文转载,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17年第3期摘要。)

21. 《推进巴尔干学研究深入发展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20171025日。

22. 《马兹利什和他的历史研究》,《文明及其内涵》中文版前言,商务印书馆,2017年。

23. 高尚的蒙昧人:法国启蒙思想家对新世界原住民的想象和建构》,《学术研究》2017年第8期。

24. 《全球史的奠基者威廉·麦克尼尔》,《追求真理:威廉·麦克尼尔回忆录》中文版前言,浙江大学出版社,2015年。(《中华读书报》2015112519版)。

25. 《十九世纪上半叶霍乱流行的全球史审视》,《光明日报》201532811版。

26. 《甲午战争中的英美特派记者与旅顺大屠杀报道》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,2014年第10期。(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《中国近代史》2015年第1期转载)

27. 《杰里·本特利的“新世界史”和“跨文化互动”》,《光明日报》201452116版。

28. 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中的“文明”标准》,《世界历史》2014年第1期。

29. 《布鲁斯·马兹利什的“新全球史”探索》,《新史学》第11辑(2013年)。

30. 《全球史在美国的兴起及其多元性》,载《中国梦: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》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312月。

31. 《多元文明的历史书写:历史回顾及理论思考》,《历史教学》2013年第6期(3月下半月刊)。

32. 《文明际相遇:文明互动的社会学阐释及其史学意义》,《全球史评论》第5辑(2012年)。

33. 《全球史视域的1918年流感与尼日利亚木薯种植》,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》,2012年第3期。(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12年第4期摘转)

34. 《全球史:新兴的历史学分支学科》,《人民日报》20123107版。

35. 《生态环境:全球史研究关注的问题》,《光明日报》2012112 11 版。

36. 1918年大流感的起源及其全球性传播》,《全球史评论》第4辑(201112月)。

37. 《全球史建构中的网络化想象》,《中国图书评论》2011年第12期。

38. 20世纪末澳大利亚的“史学危机”与高校历史课程改革》,《湖南科技大学学报》2011年第6期。

39. 19世纪欧洲“文明”话语与晚清“文明”观的嬗变》,《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学报》2011年第6期。

40. 《欧洲“文明”观念向日本、中国的传播及其本土化述评――以基佐、福泽谕吉和梁启超为中心》,《历史研究》2011年第3期。

41. 《从全球视野与生态视角来考察历史――克罗斯比治史方法初探》,《史学理论研究》2011年第1期。(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《世界史》2011年第6期转载)。

42. 《全球史视野中的传染病研究――以麦克尼尔和克罗斯比的研究为例》,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11年第1期。

43. 19世纪中叶前中国与欧洲的“文明”观念》,《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学报》2010年第5期。

44. 《从“他者”到“主体”的妇女历史建构》,《中华读书报》2010616日(第8版)。

45. 《<神学大全>中对女性形象的神学建构》,《世界史研究》第3辑(2010年)。

46. 《全球史的研究范式、趋势与学科性质:评<什么是全球史>》,《全球史评论》第2辑(200912月)。

47. 《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六十年》,《历史研究》2009年第5期。

48. 《西方模式与社会发展:全球史视野下的反思》,《现代化研究》第4辑(2009年)。

49. 《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留守妻子与新农村建设》,载《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(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)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087月。

50. 《自我、他者与欧洲“文明”观念的建构――对1619世纪欧洲“文明”观念演变的历史人类学反思》,《江海学刊》2008年第3期。(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08年第4期摘转)。

51. 《论奥古斯丁的女性观》,《世界史研究》第二辑(2008年)。

52. 《妇女与宗教研究综述》,载《中国妇女研究年鉴(20012005)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07年。

53. 《留守妻子与社会和谐:社会资本视角的分析》,《社会科学》2007年第3期。

54. 《中世纪早期西欧的女修道院与修女生活》,载刘新成主编《西欧中世纪社会史研究》,人民出版社2006年。

55. 《女性在早期基督教会中的作用与地位》,载刘新成主编《西欧中世纪社会史研究》,人民出版社2006年。

56. 《演奏和谐的半音:农村留守妻子的婚姻与情感生活――对苏北一个村庄的个案研究》,载《社会学视角下的和谐社会》(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)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06年。

57. 《男性生育角色与我国生育保险制度改革》,《华南农业大学学报》2006年第3期。

58. 《湖南农村妇女生育健康状况调查——以湖南省醴陵市白兔潭镇下辖五村为例》,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(人大复印资料《妇女研究》2006年第3期转载)。

59. 《论罗马帝国晚期的文化转型与女性婚姻地位变迁》,《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平台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2005年第6期。

60. 《早期教会法学家对婚姻本质的探讨》,《文史博览》2005年第2期。

61. 《钱袋鼓了,妇女更累了――对湘西山区三个村的田野调查》,《中国妇女报》(社会周刊)2004810日。

62. 《社会性别史:学理建构及其开放性》,《史学理论研究》2004年第3期。

63. 《“新妇女史”在中国大陆的兴起》,《史学理论研究》2003年第1期(人大报刊复印资料《妇女研究》2003年第2期转载;《历史学》2003年第12期转载;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3003年第3期转载)。

64. 《社会性别理论与女性人格发展》,《求索》2003年第2期。

65. 《早期基督教神学人类学中的男尊女卑观念》,《湘潭大学学报》2003年第2期。

66. 《东学西渐与西方文化的复兴》,《光明日报》2003415日。

67. 《女性主义社会学视野中的妇女》,《光明日报》2003513日。

68. 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妇女经济及家庭地位的影响》,《中南大学学报》2003年第4期。

69. 《传统佛教文化中的女性》,《湘潭师范学院学报》2003年第6期。

70. 《妇女在中世纪西欧城市工商业中的作用与地位》,《首都师大学报》2002年第1期。

71. 《从保罗书信看早期基督教婚姻伦理》,《湘潭师范学院学报》2001年第3期。

72. 《基督教对罗马帝国婚姻立法的影响》,《株洲工学院学报》2001年第6期。

73. 《论罗马古典时期的女神崇拜与女性宗教生活》,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》2000年第1期。

74. 《论早期基督教与先秦儒家伦理中的性与婚姻》,《求索》2000年第1期(人大报刊复印资料《伦理学》2000年第4期转载)。

75. 《早期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兴起及对女性的影响》,《历史教学》2000年第5期。

76. 《论〈旧约圣经〉中的希伯来女性及其女性观》,《湘潭师范学院学报》1999年第2期(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》1999年第4期转载)。

77. 《马基雅维里:从乐观到悲观的爱国者》,《湘潭师范学院学报》1998年第1期。

78. 《略论战后日本地方自治的特点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》,《面向太平洋》1998年第5期。

79. 《关于“亚细亚生产方式”问题研究的反思》,《湘潭师院学报》1997年第4期(《新华文摘》19981期摘载;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》1998年第1期摘载)。

80. 《中西封建城市经济结构差异之比较》,《史学月刊》1997年第3期。

81. 《中西城市在封建社会解体过程中的不同作用》,载《中西文化论衡》,湖南出版社,1996年。

82. 《浅析〈资治通鉴〉与〈君主论〉中国家学说的差异》,《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》1994年第4期。

83. 《如何看待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》,《湘潭师范学院学报》1993年增刊(人大报刊复印资料《历史学》1993年第8期转载)。